國潮風云 | 叮咚買菜連續(xù)盈利,前置倉又行了?
作者 | 張菁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8月7日,叮咚買菜發(fā)布了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叮咚買菜二季度實現GMV 62.18億元,同比增長16.8%;總營收55.99億元,同比增長15.7%。
凈利潤層面,叮咚買菜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的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增長近13倍,這是叮咚買菜連續(xù)第七個季度實現Non-GAAP下的凈盈利。
不按Non-GAAP的標準下,叮咚買菜在該季度實現凈收入6710萬元,相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3660萬元,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據財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叮咚買菜前置倉的倉均日均訂單量突破了1000單,同比提升29.4%;即時單平均履約時長為36分鐘,同比快了2分鐘。
從燒錢建倉到撤城關店,再到今日的持續(xù)盈利,叮咚買菜這一場前置倉的“歷險記”,似乎終于看到了曙光。
燒錢難做的“苦生意”
2017年,在上海創(chuàng)業(yè)了將近5年的梁昌霖,到錦繡路的一個叫大華錦繡華城的小區(qū)做調研。他注意到,這個距離外灘等數個熱門商圈很近的小區(qū)里,很多業(yè)主都需要跑腿服務,而其中一半的訂單是“請幫我到菜場買個菜。”
也就在這一年,梁昌霖創(chuàng)立了叮咚買菜,開始用前置倉賣菜,即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建立倉庫,輻射周邊3公里以內的區(qū)域,由總倉配送物品到前置倉,用戶下單后,一小時內蔬果將被送到家,最大的特點是提升物流效率。
梁昌霖認為,“線下店起步快,天花板低,一個生鮮店收入1萬元/天,一年只有300多萬元。一個300平米前置倉,營收遠高于同面積的線下生鮮店。按一天2000單計算,每單客單價60元,一年營收為4300萬元,相當于一家四星級酒店的營收,企業(yè)營業(yè)利潤超過10%?!?
想法正確,實操起來卻十分困難,“燒錢”難以避免。根據烯牛數據,叮咚買菜在上市前經歷了10輪融資,僅2021年就獲得了兩輪合計超10億美元的投資。
起步初始,叮咚買菜一直致力于激進式的快速擴張,堅持傳統(tǒng)零售的“第一性原理”——通過規(guī)模降低采購成本和運營費用。僅2020年一整年,叮咚買菜的業(yè)務就已覆蓋北京、南京、廣州等27個城市,上市前夕,又計劃投資數億美元打造生鮮綜合體,由700個前置倉擴張到了一千多個。
然而前置倉模式的規(guī)?;⒉皇悄敲春脤崿F。
有券商測算,搭建了前置倉的線上平臺比線下商超的菜品價格貴出20%-36%。叮咚買菜的客單價在60元左右,高出一般家庭消費的一半以上。而是否所有地區(qū)的用戶都能接受這一溢價,則要根據地區(qū)消費能力、消費習慣等多個因素而定。
叮咚買菜的相關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早期駐扎在上海一帶的叮咚買菜,復購率能夠達到70%左右,隨著版圖擴張,這一數字在不斷下滑。
此外,不同城市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不同,例如沿海城市可能更偏向于購買海鮮產品,對活鮮運輸要求更高,而有些城市更在意蔬菜的新鮮程度、肉類的種類豐富度等,商品結構的差異化也給前置倉的內部管理增加了難度。
問題顯現,成本卻像滾雪球一樣逐步擴大。從上游農場到用戶手中,每個前置倉配備的分揀員、配送員工資成本,水電衛(wèi)生和房租成本,倉庫的折舊和20%左右的商品損耗,以及自建物流、設備維護、市場營銷等成本持續(xù)增長,營收越來越難覆蓋。
在瘋狂燒錢之下,2022年7月,同樣奮斗在前置倉模式上的每日優(yōu)鮮被曝無法正常經營,引發(fā)大量投訴,同一時間叮咚買菜也在面臨持續(xù)虧損。
2021年三季度后,發(fā)現問題的叮咚買菜掉轉車頭,放棄規(guī)模主抓效率,開始了降本增效之路。
規(guī)模讓步,效率為先
2021年末,叮咚買菜暫停擴張并陸續(xù)退出GMV貢獻較少的城市;2022年,叮咚買菜接連關閉了珠海、唐山、宣城、天津、廈門等站點;2023年前后又暫停了成都、重慶、西南市場的運營,以及關閉了廣州、深圳共38個站點。截至目前(2024年8月),叮咚買菜APP顯示已開通城市為25個,較頂峰時的37個下降了32%左右。
不僅是從撤城、撤倉上節(jié)約成本,叮咚買菜在運營效率上也下足了功夫。財報顯示,2024年二季度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為12.5億元,履約費用率從2021年的36.1%降至22.4%。運營效率的提升讓履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這也是叮咚買菜能夠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叮咚買菜也在通過供應鏈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帶動商品效率。通過“源頭采購———生產加工——倉儲——履約配送”這一完善的鏈路,結合嚴格品控和內部管理,目前叮咚買菜的生鮮周轉期僅5天,損耗率1.5%。
2023年,叮咚買菜的源頭直采比例占比約為85%,大規(guī)模直采有利于獲得更強的議價能力,以更好地降低成本。再輔以數字化供應鏈技術,最終實現供應鏈效率和毛利率的不斷提升。
自有品牌方面,財報顯示,2023年四季度叮咚買菜自有品牌GMV首次占比超總GMV的 20%,商品用戶滲透率已達73.6%,用戶月均下單頻次達4次,客群黏性較強。此外,叮咚買菜也在積極與上游優(yōu)質供應商合作以提供高質量產品外銷。2023年叮咚買菜外銷自有產品至B端,全年B端渠道銷售額達到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的預制菜業(yè)務也為其帶來了新增長。2021年底叮咚買菜進軍預制菜產業(yè),目前已有包含“蔡長青”(家常小菜系列)、“拳擊蝦”(提供蝦類產品)、“良芯匠人”(提供面點產品)等在內的9大自有預制菜品牌。
數據顯示,自2021年底叮咚買菜重點押注預制菜品類后,整體毛利率顯著提升,從2021年的20.1%提升至2022年的30.91%,且目前穩(wěn)定在30%左右。
財報顯示,2024年二季度叮咚買菜上海和江浙地區(qū)GMV分別同比增長16.5%、30%左右。這意味著叮咚買菜在其優(yōu)勢市場的倉網密度和市場滲透率還在以較快的速度提升。
電話會議上,叮咚買菜創(chuàng)始人兼CEO梁昌霖針對此次業(yè)績解讀稱,面對生鮮零售行業(yè)的發(fā)展,大家都在摸索和求變,但變化的點各不相同。叮咚買菜雖然也在不斷根據環(huán)境變化調整自己的發(fā)展策略,但基礎能力其實一直是供應鏈能力,公司本質上還是一個生鮮供應鏈企業(yè)。
目前,叮咚買菜的步伐走的愈發(fā)穩(wěn)健。據了解,叮咚買菜預計今年內新開約80個前置倉,上半年已經開出近40個,并且新倉開出后單量迅速爬坡,這些倉的單倉日均單量已經突破800單。
叮咚買菜測算江浙滬地區(qū)的新開倉基本達到單倉日均單量500單,就能實現運營層面的盈虧平衡,爬坡期在3到6個月左右。
前置倉迎來春天
叮咚買菜的“階段性勝利”無疑給其他玩家打了一劑強心針。無論是擴張策略、內部管理、供應鏈體系還是自有品牌打造,叮咚買菜作為前置倉的“老大哥”都為后進玩家提供了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
梁昌霖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之前大家認為前置倉模式跑不通,甚至認為生鮮電商沒有出路,相信我們所取得的成績能夠成為更多的同行參與到前置倉賽道的理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推動了前置倉和生鮮電商整個行業(yè)的成長?!?
前置倉的賽道上從不缺玩家。
山姆的前置倉數量超過500家,平均每個倉的日均訂單量超過1000單,年GMV 400億元。線上電商銷售占比達55%,其中前置倉占電商訂單量近70%;
2023年底美團買菜改名為“小象超市”,由“生鮮平臺”正式轉型為 “超市零售”,開始向日用清潔、個護美妝、酒水飲料等全品類邁進,平臺上的商品擴充至1萬多種;
近日盒馬在上海重啟四年前棄用的前置倉模式,并在回應中表示:“在盒馬門店已經非常密集的城市,仍存在一些鮮生店暫時覆蓋不到的區(qū)域。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盒馬將試點使用前置倉來加密服務半徑,為周邊3公里居民提供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
便利店也早已開始前置倉的布局。
天福便利店首家前置倉(外賣倉)業(yè)態(tài)于2024年6月正式開業(yè),為消費者提供涵蓋日用百貨及快消等品類的4000多個商品,以及10公里的服務半徑、30分鐘送達的外賣服務;
京東便利店2024年新開的倉店數量在一千家左右,到年底有希望再開六七百家,目前京東便利店正逐漸將前置倉模式作為發(fā)展重點。
傳統(tǒng)商超也早已加入其中。
永輝在全國1000多家門店開辟一些區(qū)域設置面積不同的倉,分為全倉、半倉、分揀區(qū),實現“倉店合一”改造,即在數千平的超市門店里開辟幾百平米的區(qū)域,專門用于線上訂單高頻商品的擺放、分揀。還有沃爾瑪、物美、天福便利店等傳統(tǒng)零售巨頭,在前置倉上也開始了更多的嘗試。
根據商務部流通產業(yè)促進中心發(fā)布的《即時零售前置倉創(chuàng)新發(fā)展報告》,從市場規(guī)模增長情況看,2022年和2023年前置倉市場規(guī)模年均增速均超50%;從倉庫數量增長情況看,2022年和2023年前置倉數量的年均增速超過100%,尤其是平臺倉數量的年均增速超過250%。
然而競爭加劇,在生鮮電商、傳統(tǒng)便利店、商超等各方勢力紛紛入局的情況下,包括叮咚買菜在內的所有玩家該如何在這個逐漸擁擠的賽道上做出成績??梢钥吹降氖?,生鮮零售行業(yè)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國潮指數是觀潮根據業(yè)績表現、ESG指數、渠道數量、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品牌影響力多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形成并首次提出的評價體系,以期對以中國大消費領域上市企業(yè)為主體的中國品牌進行客觀、全面的國潮力評價。